發揮職能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天津中華職業教育社積極主動作為,扎實組織推動 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2022-04-25 市委統戰部近年來,天津中華職業教育社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圍繞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組織推動各社員單位積極相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特點,探索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依托當地資源,打造品牌特色,構建多元化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做好文化產業品牌策劃,構建旅游產業鏈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駐薊州區中營村、張家峪村工作組,依托山區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向綠水青山要效益,構建旅游產業鏈。學院領導10余次帶隊到中營村調研,幫助村集體確定了“依托八百年歷史積淀和優越的自然條件,深挖‘中營’古兵營明代長城邊關軍事文化旅游資源,打造薊北特色古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思路”,協調薊州區體育局為中營村、張家峪村建設了2條3公里長的登山步道,完善觀景亭、觀光采摘路等旅游設施。幫助張家峪村和中營村分別成立“環秀山鄉”旅游公司和“薊嘉中營”旅游公司,統一整合農家院、采摘園等旅游資源,售賣特色農副產品、開發“紅果枕”“焦山楂”等旅游附加產品。投入幫扶資金60余萬元,對張家峪村100畝雜樹地進行改造,優選12種果樹品種進行嫁接和種植,修路、打井、架設電線、鋪灌溉管道、修理加固壩臺,打造休閑觀光采摘園,吸引了大批游客觀光采摘,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堅持把打造區域文化、城市品牌作為支持東西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與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人民政府商務和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簽署于田縣文化產業品牌策劃、設計采購項目,共承接了7項文化產業品牌策劃。以文化創意為切入點,設計農畜牧產品包裝和品牌策劃,開發博物館文創產品,打造特色鮮明的地域品牌,拉動旅游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當地農畜牧產品的品牌價值及銷量。根據地區特色制訂城鎮、鄉村形象改造計劃,確定了“玫瑰之都”城市品牌視覺導視系統設計,“玫瑰之都”城市形象美化設計,托格尕孜鄉托格日尕孜村整體村美化概念設計三個項目。2019年中德藝術學院技術服務團隊設計打造的“萬方于闐”品牌標志正式進行商標注冊,成為于田縣官方統一農特產品品牌,應用到于田的各大小超市、商品包裝,深受政府及廣大群眾好評。于田文化產業品牌策劃設計采購項目設計實施半年以來,在于田縣人民政府商務和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的實施應用下,已與3家企業緊密合作,配套5家合作社,覆蓋于田五個鄉鎮,扶貧覆蓋面10-12萬人。2020年1-4月份品牌電商銷售額已達到800萬元,打造農民種植、初加工,企業精裝、分包,品牌宣傳,電商物流配套的一整套扶貧農特產品產業鏈,2021年實現了于田農特產品一半的銷售額。
二、發展電商和消費幫扶,拉動地區經濟增長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駐村工作組針對薊州區農戶山貨賣不上價的問題,發揮單位后盾優勢,在村開展電商培訓、微商培訓;與高校創新創業中心對接,拓寬幫扶村紅薯、蘋果、紅果、梨等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3年來,通過多種銷售方式向社會銷售農產品10萬余斤,依托旅游公司銷售村特色農品40余萬元。完善果品產業鏈,爭取區級果品冷庫項目,在中營村啟動建設600立方冷庫,夯實基礎條件,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果品產業發展水平。通過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中營村、張家峪村2個幫扶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25萬元/年和21萬元/年,較幫扶前增幅均在22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幫扶前增長8930元,增幅達85%。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深入天津市寧河區任千戶村開展扶貧工作,立足于挖掘小站稻的品牌價值,以振興天津小站稻品牌為目標,結合數字農業的新理念,通過品牌重塑、數字銷售平臺搭建以及銷售渠道拓展等手段,助推天津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同時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以及購買能力。目前項目團隊為小站稻進行了標志設計、包裝設計以及銷售APP的界面設計,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及直播帶貨等形式推廣稻米,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三、強化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根基
天津社緊扣市委統戰部幫扶工作要求,為統戰部結對幫扶的武清區河北屯鎮西樓村、東蘇莊村提供幫扶資金10萬元,用于文化活動場所、黨群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駐村工作組幫助中營村、張家峪村黨支部開通微信公眾號,制作宣傳展板和宣傳材料,深入開展“五好黨支部”創建;牽線搭橋,幫助村黨支部與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互聯網金融總部支部委員會簽訂黨建結對合作協議,共享資源。天津商務職業學院投入資金140余萬元,建成了300平米的村黨群服務中心,500平米的日間照料中心,文體活動廣場,制作了2.6萬字7個篇章的《便民手冊》,訂制并安裝村標戶牌,硬化道路16公里,安裝路燈150余盞,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四、推行“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積分制”, 助推鄉村文明建設
天津職業大學在結對幫扶的寶坻區朝霞街劉莊和朝霞小莊村開展 “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積分制”活動,將村民參與環境清理、治安巡邏、疫情防控、矛盾調解、公益演出和個人門前三包等工作都納入志愿服務積分,村民們通過認領村莊志愿服務任務和保持個人門前衛生來賺取積分。積分高的村民在收獲志愿服務“成就”的同時,還能得到優先預約文體活動室、優先參加求職推薦等公共服務的“暖心政策”,針對性解決了村莊管理中“好事”搶著上,“苦事”求著干的被動局面。同時,村莊積極嘗試黨員、村民代表“網格化聯戶”管理,靠黨員帶動全村百姓更加勤快地做好門前衛生,主動參加村莊義務勞動,使每個人都想為鄉村振興出把力,逐步找到鄉村治理的“竅門”,用“小積分”激活村民大干勁,給村莊文明建設帶來了“質”的變化,鄉村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下一步,天津中華職業教育社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關于鄉村振興部署要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學術、教育、科研優勢,著力在農業農村技術人才培養、產業規劃設計、現代農業技術支持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打造農村區域特色、挖掘資源優勢,滿足多元需求,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效果。